MBBR-BAC-ClO2工艺处理医院废水工程实践
新闻来源:山东智信环保 发布时间:2016-08-13 09:00 点击:次
辽宁省凌源某医院拟建一套污水处理系统,要求污水经该系统处理后需回用部分的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 1989),可用于厕所冲洗或城市绿化;需直接排放部分的水质也能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1627-2008)。该系统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1。
1 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
1.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2 工艺设计说明
(1)医疗废水全部流入化粪池,化粪池的污水首先经过格栅除去污水中的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自流入曝气调节池 该池可保证处理污水水质均匀,水量稳定;此外通过曝气,增加水中氧含量,并去除一定量的CODcr和BOD。
(2)曝气调节池中的废水用泵打入一级MBBR生化池,一级MBBR生化池废水自流到二级MBBR生化池。池内装有浮动填料,可在水中旋转滚动,当生物膜生长到一定厚度后,靠填料的自然摩擦、碰撞而脱落。因此没有堵塞的问题,且其生物膜更新速度快,故处理效果好。
(3)二级MBBR生化池中的污水自流到沉淀池中,在沉淀池中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后自流到中间水池。沉淀的污泥用泵打入化粪池中。
(4)中间水池中的水用泵打入生物活性炭塔和精密过滤器中。生物炭塔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其利用微生物分泌的外酶,渗入到活性炭的微孔结构中,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不断分解成CO2和H2O,最后渗出炭结构而被去除。通过活性炭吸附-氧化-再吸附,可将水中微量的有机物去除。活性炭不需要再生,只需定期反冲洗,目的是松动炭层并把截留的污物排出,反冲洗水流入调节池中。精密过滤器以复合型折叠式微孔膜为过滤介质,通过膜表面微孔筛选滤除微粒和细菌。精密过滤器定期反冲洗。反冲洗水进人调节池。
(5)精密过滤器出水流入消毒池,在流人的管道中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消毒。消毒池中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和排放标准。
(6)沉淀池中的污泥定期用泵打到化粪池中。化粪池的污泥定期用市政的吸粪车吸走。
1.3 主要构筑物
考虑到东北冬季比较冷,不利于生化处理,故所有构筑物均采用地埋式,池体上面捣制30 mm的钢筋混凝土,整个池体埋入地下-0.4m。池上留有人孔。人孔采用D 700 mm标准承重井盖,人孔与地面一平。整个池体用作广场,可承重15t。地下构筑物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内掺5%有机硅防水剂,内面抹1:2.5防水砂浆,达到抗渗等级S6。
(1)曝气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使原水水量、水质得到均衡,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冲击负荷。为了防止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曝气调节池中设置2套曝气器,同时可提高污水中的氧含量;在池中加入菌种后。该池还具备水解酸化池的作用,并去除一定的COD和BOD5。调节池内设污水提升泵2台,1用1备。设高、低液位计,当水位达到高液位时自动开泵;水位达到低液位时自动关泵。初定进水中心标高-2.3m。调节池l座.尺寸为10 mx5 mx5.4 m,容积为270 m3,有效容积为155 m3,水力停留时间3.7h。
(2)MBBR填料生化池。MBBR生化池分两级,两级生化池的尺寸均为10 mx5 mx5.4m,有效容积225 m3,停留时间5.4h。MBBR生化池中装有悬浮填料,池底装有微孔曝气器,罗茨鼓风机向曝气器通人压力空气。空气以微气泡分散在废水中,悬浮填料在池中不停翻动。填料附有大量微生物。
(3)沉淀池。沉淀池l座,尺寸为4 mx5 m~5.4m,容积为108m3,有效容积为104m3,水力停留时间为2.5 h。
(4)中间水池。中间水池1座,尺寸为3mx5 m×5.4m,容积为81m3,有效容积为58.5m3,水力停留时间为1.4 h。
(5)消毒池。消毒池1座,尺寸为3 mx5 m×5.4 m,容积为81 m3 ,有效容积为58.5 m3,水力停留时间为1.4 h。
(6)设备间。设备间1间,为医院原有地下室,面积约50 m2。
2 工程总概算
土建工程概算58.44万元,设备概算70.25万元,工程总概算为128.69万元。
3 处理效果
经过约3个月的工业运行实验,处理效果稳定,回用水质达到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1989)的要求,出水水质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的要求。
4 运行成本分析
运行成本包括人工费、电费、药剂费等。经计算运行成本为0.60元/t。
5 结论
(1)采用MBBR—BAC—ClO2消毒工艺处理医院废水,运行情况稳定,效果良好;各处理单元对有机污染物的实际去除率中,回用部分达到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1989)的要求,排放部分也完全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的要求。
(2)废水处理运行成本为0.60元/m3。
上一篇:近期洪涝灾害的反思及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议!
下一篇:水与建筑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