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突发污染的专业分析和应对
新闻来源:山东智信环保 发布时间:2016-06-01 09:29 点击:次
导语
近日,北京昌平区回龙观、霍营突发自来水污染事故,波及7个小区和1所学校,数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回应,本次突发事故系中水域自来水管线误接,已切断污染源。自来水怎么受到污染?面对自来水突发污染,该如何应对?小编带您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一
水污染事故原因分析
1、水源污染
我国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基本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仅占30%左右。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中,有77.8%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82%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2%的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
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源普遍防护差,水源周围存在污染源,特别是山区缺乏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粪便、垃圾等直接排入水源,水源生物性污染较为普遍。在近20年的多起饮用水污染事故中,56.6%是由于水源污染所致。水源污染中,分散式供水水源污染占20.9%,自备水源污染占32.6%,自来水厂集中式供水水源污染占40.7%。
2、自来水管网渗漏
自来水管网原因导致的饮用水污染事故约占7.9%。由于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加之防护性差,出现破损渗漏,其附近污水渠、污水池的污水在管网压力较小的情况下,经虹吸作用倒灌入管网,使饮用水受到污染。尤其是一些自来水管道的铺设不符合卫生要求,与污水管就近并行埋设,甚至从废水渠、厕所下面经过,加大了因官网损坏导致饮用水污染的可能性。
3、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途管网相接
由于自来水管网的不合理连接导致了9.2%的饮用水污染事故。部分自来水管网与工业管网、工业用水相接,与中水相接,与自备水相接,在停水或水压降低时,非饮用水或不合格的饮用水倒吸入管网引起污染。
4、污水倒灌蓄水池溢流管
如果蓄水池的溢流管设计不合理,直接或通过阀门间接与下水管相通,在阀门锈蚀损坏后,一旦下水管堵塞,污水就会经溢流管虹吸倒灌入蓄水池。污水倒灌溢流管也是居民区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5、蓄水池防护差、操作管理不当
蓄水池设计不合理,未定期清洗,周围堆放杂物、垃圾和其他可能污染水质的有毒有害物品,20米范围内设置厕所和畜禽窝舍等,为蓄水池污染埋下隐患。
6、其他原因
因蓄水池或水箱内壁使用的防护材料污染、涉水产品不合格、人工操作失误等原因也会造成饮用水污染。
二
突发事故下应急供水技术措施
1、突发事故下应急供水技术步骤
应急水量需求分析
突发事故下水资源相对缺乏,利用有限水量满足最大要求是应急水量需求分析的目的,合理分配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
供水系统状态评估
及时了解突发事故所造成的供水系统破坏状况,进行状态评估为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评估对象主要包括水源与取水构筑物、应急处理设施以及管网,评估内容包括受损原因、影响范围、受损程度及修复时间等。
分步实施应急措施
供水系统的破坏不能一时恢复,相应的应急措施也应循序渐进,在时间跨度上分成应急供水(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短期供水(突发事故后2~6周时间)和长期恢复性供水。
2、突发事故下的应急技术措施
建立应急水源
单水源供水模式在遭受水源污染事件时,易于产生供水危机。为解决短期日常生活用水和为受污染水体修复赢取时间,各供水系统应寻找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水源以有效应对单水源下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多水源组合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在地下水比较丰富地区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组合方式形成互为备用水源;
(2)在城市较为集中地区,如长三角地区,通过区域供水调度的方式,将各城市水源互为备用;
(3)在以上条件均不满足的地区,也可考虑修建一定蓄水设施(水库等),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多水源的供水系统,同时又可以有效调节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平衡;
(4)针对目前许多城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可考虑通过将雨水或其他符合标准的水回渗入地下,这不仅可改善城市地下水状况、修复生态,同时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作为第二水源,可有效缓解供水压力。
供水企业的应急技术储备
针对我国供水系统突发事件特点和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城市供水的经验,可以由以下六类应急处理技术组成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体系:
(1)应对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技术;
(2)应对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的化学沉淀技术;
(3)应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技术;
(4)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
(5)应对挥发性污染物的曝气吹脱技术;
(6)应对藻类暴发及其特征污染物、藻毒素、臭味的综合处理技术。
根据饮用水相关水质标准,对可能涉及的各种污染物,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确定适宜的应急处理技术、工艺参数和可以应对的超标倍数,为城市供水行业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技术指导。
突发事故下临时供水
对于供水系统受损严重,无法及时修复供水的情况下,为保证基本饮用水供应,需要临时供水。我国几次供水突发事件中桶装水和瓶装水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临时饮用水问题。小型移动式水处理设施在应急供水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应加强用于应急处理的小型水处理设施研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处理效果,有效保障突发事件下的临时供水。各城市应根据其供水规模建立相应的饮用水储备机制和应急饮用水调配路径,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临时解决饮用水问题,缓解人民恐慌心理。
制定突发事故情况下的供水标准,为突发事件下供水应急处理提供依据。紧急情况下水质标准不一定满足常规的供水水质标准,通常以保证短期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原则。同时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对于常规水质标准之外的污染物也需要有相应规定。
建立区域供水应急响应系统
水的自然循环处于一个区域环境中,在突发事件下应突破简单的行政区划 , 建立区域性的供水应急措施,保证区域内各供水单位之间建立畅通的通信机制和有效的互助方案。区域性应急供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内发生突发事故危急供水安全时应急预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响应;
(2)及时组成应急指挥部及专家组,迅速赶往事故地开展工作;
(3)保障突发事故下应急供水,保障短时间内(3~5天)饮用水供应,如及时组织调配桶装水或瓶装水供应;
(4)加强区域协作,迅速开展事故调查,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社会公开事故进展状况,稳定民心;
(5)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行政区及部门职责,将职责具体到领导个人。
三
供水系统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种类、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做出分析判断,为消除、限制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以及采取减轻和消除事件中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尽快恢复城市供水日常运行状况。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都已建立起基本的“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预案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日常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准备和应急终止几个部分。在供水系统中,应急预案可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水源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水源在供水系统中处于源头位置,一旦受到突发事件影响会波及整个供水安全。针对其建立的预案通过应急监测和应急技术措施,达到应对突发事件对水源的影响。
2、水质异常应急预案
水质对于普通消费者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察觉,这也决定水质异常监测的重要性。预案通过建立监测体系、检测技术措施以及应急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3、自来水厂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水厂设备正常运转是保障水质水量的基本要求,针对水厂设备特点建立预案,在突发事故下提供故障查找、修复措施,降低事故对供水造成的影响。
4、供水管网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供水管网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经脉,爆管等管网事故的发生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预案通过爆管预测、事故报告、修复方案以及确定影响范围等措施,达到降低供水管网突发事故对供水的影响。
5、科学制定预案及日常维护
预案制定只是突发事故下应急技术的第一步,为使应急预案在突发事故下起到关键作用,科学制定和日常维护也很重要。
以上几种预案主要是针对城市供水系统提出的应急预案,而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量资金用于突发事件下供水应急技术的建设,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的供水应急预案。
上一篇:阀门标准大全(国标、美标、日标)-下
下一篇:环保项目工程信息大放送